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

Uì賴和kap張我軍ê主張看文學kap認同


1. 台灣新文學運動ê歷史背景


文學家葉石濤先生,認為1920年到1925年tsit段時間,是台灣新文學ê搖籃期,在tse進前ê文學,主要是清朝時tsūn,uì中國大陸湠來台灣ê古典漢文學。為啥mi̍h用1920年來當做tsi̍t-ê新舊文學ê隔開--neh?1920年7月,tī日本留學ê陳炘,tī第一期ê台灣青年雜誌頂頭用古典漢文 - 文言文 - 拍了台灣新文學運動ê第一銃;伊發表「文學與職務」tsit篇文章;內底,伊提出文學改革ê理論kap主張;伊主張,文學有兩ê任務:「啟發文化kap振興民族 」,新文學運動ê目的就是ài放棄古典漢文ê束縛,用通俗ê語言文字來做文學創作ê媒材。
誠濟人攏認為台灣ē發生新文學運動,是受中國白話文運動ê影響。M̄-koh,tsit種看法kan-taⁿ部分正確,並無完全。Tsit種看法對台灣參中國無仝ê歷史經驗kap跤跡欠缺理解。台灣tī清朝統治進前從來m̄ bat有「朝代」ê歷史經驗,mā m̄ bat有全島一體kap領土改變ê概念;tse是徛佇中國ê歷史角度誠歹理解--ê。經過清朝統治212冬了後,1895年日本接手台灣;日本初期對台灣ê政策採取「殖民地特殊主義」,tse對長久以來已經tī台灣生湠ê漢人移民ia̍h是台灣原住民來講,攏是未曾tú過ê殖民地經驗,mā是未曾tú過ê生存壓力;因此,日本殖民政府tī台灣ê頭前20冬,tú著大大小小誠濟ê武裝反抗;雖然tsia-ê反抗勢力最後攏tsi̍t-ê--tsi̍t-ê被消滅去。經過20外冬,日本對台灣ê殖民統治已經穩定落來,對台政策雖然猶原是殖民kap剝削,「內地延長主義」mā同齊leh進行;仝時期,台灣新ê知識份子階層mā產生--囉 — in攏誠少年,in大部分共同ê經驗攏是tī孩童時期受過舊式ê儒學教育,然後閣接受著日本ê新式教育;in有ê人tī台灣完成高等教育;有ê人,因為台灣是受壓逼ê殖民地,in選擇去內地 — 日本,繼續高等教育;mā有ê人選擇走去中華民國留學;無論按怎,tsia-ê知識份子攏意識著殖民地台灣所受ê不公不義。以上,是台灣內部ê社會kap政治變化。除了tsia,討論1920年代發生tī台灣ê新文學運動,ài徛 tī 全球ê角度來思考。Hit當時,第一次世界大戰taⁿ結束(1918),世界秩序重整,民族自決tng時行,這hōo台灣ê知識份子更加感覺着台灣人tsham日本人無相仝;台灣ê知識份子決意來追求台灣ê自尊kap自主。1920年,前後加起來攏總14冬ê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」就án-ne來開始。Hit-ê年代,除了政治運動以外,台灣ê文化運動kap社會運動mā攏有大發展,tse攏是leh反應民族自決ê訴求,in攏表現出台灣文化ê特殊性kap針對殖民制度ê壓逼來反抗。台灣新文學運動就是tī這種情形kap環境中所產生--ê。

一般認為,陳炘為台灣新文學運動起頭。紲--落-去,愈來愈濟青年有志mā主張文學改革,新舊文學之間ê爭辯愈來愈鬧熱。1924年ê時tsūn,當時tī中國北京留學ê張我軍用中國白話文tī台灣民報頂頭發表了「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」,了後,伊閣連續發表九篇鼓催新文學,批評舊文學ê文章;新舊文學論戰ê火suah-tio̍h án-ne全面燒起來--囉。

2. 賴和kap張我軍ê新文學主張

張我軍是第一个完整kā hit時中國ê白話文運動引進台灣ê人,伊對舊文學有誠濟批評,比論講,「。。。他們為做詩易於得名,又不費氣力,時又有總督大人的賜茶、請做詩,。。。既能印名於報上,。。。,只管鬧做詩。(糟糕的台灣文學界,台灣民報,1924)」,「然而他們為什麼要開擊缽吟會呢?總括說一句:也有想得賞品的,也有想顯其技巧的,也有想學做詩(技巧的詩)的,也有想結識勢力家的,也有想得賞品兼顯揚技巧的,也有想得賞品兼顯揚技巧兼結識勢力家的。(絕無僅有的擊缽吟的意義,台灣民報,1924)」,tī tsia-ê批評內底,張我軍點出台灣舊文學ê墮落,詩人kap文人利用文學來展家己ê文雅,高尚,甚至接受殖民政府ê買收,對身為殖民地二等公民ê處境無反省mā無覺醒。所以,張我軍閣寫講:「痛感著台灣的文學之道已污穢不堪走了!已有從根本上掃除刷清的必要了!(絕無僅有的擊缽吟的意義,仝頂頭)」。Lán uì-tsia ē 使理解,張我軍紹介中國ê白話文新文學來台灣,其中tsi̍t-ê用意是beh kòng倒腐敗ê台灣舊文學界,m̄-koh,tse m̄是伊上主要ê目的。

張我軍認為:「台灣的文學乃中國文學的一支流。(請合力折下這座敗草叢中的破舊殿堂,台灣民報,1925)」,伊甚至認為台灣話是bē用得用來當做書寫kap創作ê工具:「。。。我們的話是土話,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語,。。。沒有文學的價值。。。我們的新文學運動有帶著改造台灣言語的使命。。。我們欲依傍中國的國語來改造台灣的土語。。。倘能如此,我們的文化就得以不與中國文化分斷。 (新文學運動的意義,台灣民報 ,1924)」,kā台灣ê語言kap文化內容tsham中國縛做伙,才是張我軍tī台灣推動新文學運動ê用意。

若講張我軍是白話文運動tī台灣ê引火者,賴和就是台灣白話文寫作確實ê實踐者。賴和ê文學創作內底,有誠大部分是舊文學ê創作。但是伊受張我軍等等人ê影響,m̄-nā支持白話文運動,mā開始進行白話文創作。1926年,台灣民報成立文藝欄,賴和擔任主編。Hit當時賴和已經tī彰化開診所替人看病,但是伊猶原骨力來編輯台灣民報ê文藝欄,因此台灣民報kap紲--落-來ê台灣新民報攏變做是台灣新文學ê發展中心。賴和uì 1924年到30年代,主要ê幾篇白話文創作有:散文「無題」,新詩「覺悟下的犧牲」、「相思歌」,小說「鬥鬧熱」、「一桿稱仔」等等。斟酌看伊ê白話文作品ē發現,伊一開始確實想beh用中國ê白話來寫作,比論伊1925年ê作品「無題」,一開始伊就án-ne寫:「明兒是她結婚的慶典,可沒有一點點東西表些些祝意?我心裡想了又想,默默地想--她收起來嗎?一定的,一定不敢拒絕。可是……」,文章ê用詞kap語法攏真明顯是中國ê白話文。規篇文章到尾段,伊閣用白話詩來做結束:「墜入這被咒詛的世界,留得知覺吃著生著在!雖永絕了阿母的慈愛, 失掉了弟兄的期待,被全數的人們所排,也感不著這樣痛苦悲哀。。。」,tī-tsia看ē出來伊想beh寫出中國白話詩ê樣,但是部分ê用詞語法猶原有透濫台語。1926年伊第一篇小說「鬥鬧熱」發表,台語語法ê使用誠明顯,題目「鬥鬧熱」就已經是用台語ê思維落筆來寫--ê。1930年代賴和發表ê作品,更加有參愈濟台語元素tī內底 - 致使lán若是完全用華語來讀賴和ê白話文作品,誠濟所在攏ē感覺gāi-gio̍h gāi-gio̍h。

1930年代初期,賴和參與有著鄉土文學/台灣話文ê論戰,鄉土文學究竟是啥mi̍h?伊敢是夾tī「祖國」kap「殖民者」中間所產生ê文學?台灣話文beh án-tsúaⁿ書寫?敢ài全部用漢字ia̍h是透濫羅馬字?經過tsia-ê論辯,賴和文學創作ê路線更加清楚 - 雖然有濫中國白話文ê語法,但是主體攏是用台灣話來思考kap書寫(賴和主張全部用漢字來書寫)。

仝款攏是台灣白話文運動ê先行者,張我軍kap賴和是互相熟識--ê,但是in兩人tī文學創作內底所表現出來ê主張suah是完全無仝;其中ê關鍵,是in所認同ê主體無仝款。

3. 認同,語言kap文學

1920,30年代,台灣ê知識份子攏誠焦心扒腹:m̄願hōo殖民者來看輕,suah無法度倒轉去「祖國」ê懷抱。Tī tsit款進無步,退無路ê處境中,「反抗殖民者」是大多數青年知識份子ê共識,雖然in實踐ê手段無仝。張我軍對殖民者ê反抗,就是選擇離開被外來者統治ê台灣,遠走他鄉實踐伊對祖國ê ǹg-bāng。張我軍十八歲ê時(1920年)先綴清朝秀才學習漢學,1921年隨就去中國廈門揣頭路,1924年閣到中國北京讀冊。1925年伊有短短仔轉來台灣tsi̍t-tsuā了後,1926年閣再度去北京留學,紲--落-來就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日本戰敗離開台灣,伊才轉來。

Tsham張我軍無仝,賴和自細漢就接受舊式漢學教育,因此伊ê舊文學基礎拍了誠在。Tī青年期ê時,賴和mā有受日本新式教育,受新思想ê啟蒙;1918年,賴和去到日本人tī廈門開ê博愛病院來替人看病,但是伊tī 1919年就轉來台灣,而且再度tī彰化開設賴和病院。早期ê賴和,認同ê對象可能猶原是中國;但是伊最後選擇留tī台灣,tī家己ê故鄉繼續kap殖民者戰鬥 - 這應該就是賴和精神「勇士當為義鬥爭」上好ê表現。

賴和kap張我軍ê腳步一前一後攏行到中國ê廈門;賴和hit年24歲,已經tī台灣受過完整ê漢學訓練kap西式教育;伊規ê成長kap受教育ê過程攏tī台灣,廈門ê經驗,可能只是hōo伊tsi̍t-ê比較(夢想kap真實)kap選擇(中國ia̍h-sī台灣)ê機會;伊ê廈門經驗使伊接觸着真實ê「祖國」,tse使伊真失望。當伊tī廈門ê時,寫著:「茫茫大陸遍瘡痍,蠱病方深正待醫。。。」(同七律八首之四,1918),經過冬外,伊轉來台灣了,漢詩「歸去來」,內底講着:「十年願望一朝償,塞翁所得原非福。。。此行未是平生志,誤惹傍人豔羨仙。」,tsit-ê時tsūn賴和對祖國ê ǹg-bāng已經漸漸消失,伊ê台灣認同漸漸leh增加。1920年伊寫漢詩「讀台灣通史十首」,其中第七首,伊原底寫做:「旗中黃虎尚如生,國建共和竟不成。天限台灣難獨立,古今歷歷證分明。」,隨後,伊將此詩改寫做:「旗中黃虎尚如生,國建共和怎不成。天與台灣原獨立,我疑記載欠分明。」,到tsiah,伊已經kā對台灣主體認同ê 決意原全表現出來--囉!

倒轉來看張我軍,伊到廈門ê時才19歲,tī tse 進前,因為散赤,伊ka-taⁿ細漢有讀過公學校,大漢才kap秀才學過短時間ê漢學,伊ê高等教育是落尾tī中國來完成--ê。張我軍tī少年時就離開台灣,長期tī中國討生活,伊ê智識kap生活經驗大部份攏是tī中國累積起來--ê。台灣留hōo張我軍ê mi̍h,恐驚攏是無好ê記智khah濟。Án-ne看起來,伊想像中ê祖國,最後變做伊實現個人夢想kap生活ê所在,伊認同ê主體自然是中國,suah m̄是伊ê故鄉台灣!

認同無仝致使in最後tī新文學ê創作內底所使用ê工具(語言)無仝。張我軍徹底質疑台灣話當做文學工具ê可能性,kap伊倒反,賴和骨力將台灣話文寫出來!

將時間點khiú轉來現代,lán ē 使講白話文運動已經全面ê成功,因為,白話文體是現代人用來溝通ê主要工具ah。M̄-koh,現代社會是kā華語(ia̍h著是賴和hit sî-tsūn ê 中國白話)ê使用當做主流,敢講,現代人攏是kā中國當做認同ê主體?M̄-tio̍h!現代人使用華語來聽講讀寫,是受教育kap環境所逼造成ê,無法度反映出tsi̍t-ê人實際上ê認同。顛倒,lán uì tsi̍t-ê 人ê文學主張ē使看見伊ê認同。若親像張我軍共款,認為台語是無文字,bē 當書寫ê土話,tsit 款主張就是對台灣文化ê否定;án-ne主張ê人自然著ē排斥學台語,寫台文;更加講,若是tsi̍t-ê人ē曉講台語,suah排斥寫台文,tse敢講m̄是tsi̍t款ê自我否定?

文學作品m̄-nā是反映當時代ê社會文化,tsi̍t-ê作家對語言文字ê使用mā反映出作家本人對某tsi̍t-ê文化主體ê認同。Tsi̍t-ê認同台灣kap伊ê文化ê作家,tsuáⁿ可能放棄/排斥書寫台灣人ê母語--neh?

1977年ê時,歷史學家許達然tī「中外文學」發表了「感到,趕到,敢到──散談台灣的散文」,tsit篇文章雖然是用華語寫作,但是伊tī其中主張:「擴展與豐富我們的語文的一個辦法是使用方言和俗話。。。是注入語文的新血液,增強表達的貼切與內容的落實。」,許達然出世佇1940年,是受戰後教育ê頭tsi̍t沿,ia̍h是被強逼ài用華語佇社會頂來參人徛起ê頭tsi̍t代人;tsit沿ê人kā華語當做in主要ê溝通kap創作工具是真自然ê代誌;但是伊認為ài將伊ê母語(台語)囥入去文學寫作內底,作品ê厚度才ē增加,mā khah ē 當反應出社會ê真實!因此,許達然ê散文充滿了對社會ê關懷,ia̍h充滿了特殊ê台灣味。Tse,suah m̄-sī kap半世紀進前,賴和ê主張互相映照?許達然ê主張是現代每tsi̍t-ê認同台灣ê文學工作者攏應該ài認真思考ê議題,雖然現此時漢羅ia̍h是全羅ê台文書寫猶原無普遍,lán tio̍h 應該閣khah骨力來學習,用lán-ê母語寫出實tio̍h ê台灣文學!

(本文發表tī臺江臺語文學季刊第三期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這篇文章讓你有什麼感覺/感想呢?請讓我知道。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